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答李处谦

    答刘复之
    答杨子顺(五)
    答李宝之
    答吴生(玭)
    答 吴斗南(四)
    答辅汉卿(十)
    答陈思诚
    答陈卫道(二)
    答陈才卿(十六)
    (第 77a 页)
   真山民     吴仲轩

   汪元量     李吟山
    吴仁杰     
游古意
   叶爱梅     毛静可
   魏天应     蔡正孙
   陈达翁     王济渊
  (第 92a 页)
   跋后汉书
范氏后汉书初无表志第有十帝纪八十列传而已故
梁剡令刘昭注续汉志序曰范晔良史诚跨众氏序或
未周志遂全阙刘知几曰其十志未成而死叶适云迁
固相踵作书志至范晔废不复著陈振孙云晔本书未
尝有志刘昭所注乃司马彪续汉书之八志尔相传宋
孙宣公奭判国子监校勘官书遂以司马氏志入之范
氏书中然昭序有云借旧志注以补之则不自奭始矣

流传日久读史者直以为范氏之书吁可怪也续汉书
已亡八志赖入范书得存今宜别为分卷附纪传之后
兼以熊氏表附之则有条不紊一代之史大备惜乎未
有好事者为此举也
   吴氏两汉刊误补遗跋
两汉刊误补遗十卷题曰河南 吴仁杰
撰前有曾绛序
后有林瀛疏章丘李氏藏书也岁在丙寅亡儿(昆田/)
济南借得之抄以奉予按唐以前读两汉书者 (第 3b 页)
第有集

解音义而已其后李善作辨惑颜游秦著决疑见于新书
艺文志至于宋作刊误者四家张泌余靖刘攽其一亡
其名氏矣刘氏之书因宋仁宗读后汉书见垦田字皆
作恳于是使侍中传诏中书俾刋正之攽为学官遂刊
其误宋志刘氏书凡四卷赵希弁读书附志云止二卷
西汉东汉各一卷当得其实今吴氏是编本以补刘氏
之遗而文多于刘足以徵其博洽也已 仁杰
字斗南别
号蠹隐居士本昆山人其称河南者举郡望而然登淳 (第 4a 页)

吴斗南
两汉刋误谓淮南不名天一为太岁又自以咸
池名之则南宋本已误矣
问一行亦号知历者其言云秦颛顼历元起乙卯汉 (第 4b 页)
   跋玉峰志

予先世自常熟双凤里徙家嘉定西乡逮予八传矣嘉
定本昆山地宋南渡始析为县徵吾乡掌故者溯而上
之当求诸昆山而宋元志乘访寻终不可得意常恨之
今春闻袁又恺购得凌万顷边实玉峰志及实续志亟
假归读之志成于淳祐壬子续志成于咸淳壬申皆在
析县以后不叙嘉定事然遍览近代藏书家目录均未
之及乃知天壤閒奇秘之物固自不乏特未遇波斯不
免埋没于瓦砾耳宋世士大夫宦成之后往往不归故
乡而举子亦多就寄居求解此志所载人物如王绹刘
吴仁杰
陈宗召敖陶孙张汇赵监乐备辈皆寓公也 (第 12a 页)
为京之讹堑防门而守之广里用续汉书及京相璠说
以防门广里为地名吴句馀用服虔说以为吴子馀祭
万者二人用 吴仁杰
说二人当为二八臧文仲废六关
训废为置读如公羊废其有声者之废皆前人所未及
道也又言公羊有严颜二家蔡邕石 (第 7a 页)
姓之国则
非夏宗室之斟灌矣而靡奔有鬲收合二斟之馀烬鬲
在平原正与北海近则二斟自在平寿非河南与东郡
吴斗南
调停之以为二斟初在河南为羿所逼弃国
而奔平寿是乃骑邮之词不足信也盖五子自是五子
二斟自是二斟无从牵合 (第 5a 页)

也况后世如王莽司马昭刘裕之徒岂必手自操刃者
此等皆所谓无关大义不足深考者黄氏之学极博是
言盖本之 吴斗南
然亦有好为立异之失不可不知也
(问)孟子弟子宋政和中以程振之请赠爵一十八人皆
本赵注孙疏乃滕更明有在 (第 10b 页)
首故汉高祭蚩尤于沛廷夫黄帝使蚩尤造兵则
蚩尤是黄帝贤臣如窃黄帝之兵而与战则不止于庶
人之贪者岂可祭也 吴斗南
曰汉高所祭是蚩尤之星
殆亦不得巳而为之辞而杭堇浦力诋之谓高祖立蚩
尤祠于长安宣帝则祠于寿良后汉诏马严 (第 14a 页)
  诸史问目答卢镐
(问)彭城之役檄曰悉发三河兵南浮江汉以下史记注
皆不得其说而师古略之梅涧先生以为一军由三河
以攻其北一军浮江汉以攻其南是矣然本纪不载南
下之军何也
(答)史汉之文多于本篇不见乃互备于年表与列传而
此事则竟失之然韩信用兵大都如此如伐魏豹则大
军由夏阳而别遣棘邱侯由上郡攻其背是也水经注
曰高祖二年置长沙郡又置黔中郡是盖南下之军自
汉中出先定二郡而有之长沙乃义帝之都而黔中则

项王南境乘虚取之所谓南浮江汉也江汉之地过此
三郡共敖守南郡汉兵尚未得至其境是足以补遗
(问)五诸侯兵应劭曰雍翟塞殷韩也如淳曰塞翟魏殷
河南也韦昭曰塞翟韩殷魏也师古曰常山河南韩魏
殷也刘攽曰河南韩魏殷赵也 吴仁杰
曰塞翟魏韩赵
也其说谁是
(答)雍方被围自不与五诸侯之列塞翟早已亡国河南
殷亦亡而常山间关入汉无兵则 …… (第 1b 页)
王楚固非汉
之所能忘情而况加以齐甚矣其愚也
(问)贡父曰古人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但贵右者似战
国时俗也 吴斗南
曰乘车贵左兵车贵右战国时习见
兵车之礼故贵右然信陵虚左迎侯生则亦有时而尚
左贯高至汉汉臣无能出其右者 …… (第 4b 页)
诗不满十九章之数矣是必有脱落讹谬之失而今
不可考
(问)郊祀志曰武帝移南岳于霍山邢叔明尔雅疏所本
吴斗南
力攻之然则孟坚于当代掌故岂亦有误乎 …… (第 15a 页)
江豫章者国曰庐江得江夏者亦曰
衡山是二衡山王者皆不在长沙而以九江之分地得
名则霍山之一名衡山由来旧矣 斗南
欲攻班氏何不
引二王之国以证之乎至于三代南岳之祀或曰在天
柱或曰在长沙若以大小较之似当以长沙之衡山为 (第 15b 页)
先生而比年稍觉
就衰愿深自调护勿过劳以伤生时杭堇浦方以汉书
疏證令予覆审冲一每见予所论定以为在刘原父

斗南
之上及送
驾于吴下冲一别予河干黯然东返呜呼冲一方忧予
之死而反以身后之文累予河干握手遂成永诀祝予
(第 22a 页)
氏家谱亦自知其不合遂改以岱为祖求当
于曾孙之数则岱官至散骑侍郎又与渊明诗戾后世
谱系之诬其无稽皆若此 吴斗南
作陶诗年谱欲求合
于诸史谓别本作予于长沙公为族祖果尔则渊明所
赠当属延寿之子其时长沙之爵巳降似不当复 (第 17a 页)
   跋论道书
予为诸生时虽尝习程朱之说然仅以备科举之用耳
其中实无所得也去年春既为是书而甫草深不谓然
力劝予读程氏遗书朱子语类及予潜心求之固有与
是说相发明者程子曰道之外无物物之外无道天地

之间无适而非道也即父子而父子在所亲即君臣而
君臣在所严以至为夫妇为长幼为朋友无所为而非
道此所以不可须臾离也朱子荅 吴斗南
曰圣门所谓
闻道闻只是见闻玩索而得之之谓道只是君臣父子
日用常行当然之理非有玄妙奇特不可测知者也先 (第 15b 页)
也乐记一篇可以为乐经而
陈旸乐书亦可删其繁芜以附于后他如宋之景祐乐
记房庶之乐书补亡蔡元定之律吕新书 吴仁杰
之乐 (第 19b 页)
   两汉刊误补遗跋(甲午)
曩余读汉书见监本所载宋人校勘语大率浅陋居多
甚有卤莽灭裂不考原委不究体势于本无可疑者而
亦疑之删改凭臆传布至今馆阁有考證之作驳而正
之未尽也余尝思前人岂无见及此者今得 吴斗南

汉刊误补遗读之而不胜跃然喜也吴氏自以后进不
欲斥言前辈名公之失而曰补遗不曰纠缪此其用意
良厚于刘 (第 6a 页)
氏离句之误则曰或传录使然盖虽辨驳之
中而仍不失谦退之意其所徵引凿凿皆有据依又可

通于他书盖不仅史汉之功臣三刘之争友也惜重校
经籍刊刻时未及见是书故所载一仍监本之旧而于
此书未尝称引及之世之知此书者绝鲜余乃今见之
始知后人果不可轻量前辈也所借本多讹字余稍为
正之而后录之傥与我有同好者欲为传钞余不敢靳
斗南
出处已见秀水朱氏跋中兹不复及云
   新唐书纠缪跋(辛卯)
此书言新唐书之脩也其失有八诚后代作史者所 (第 6b 页)
军四
言五言各一首皆叙邻曲契好明是此人又有怨诗示
庞主簿者即参军耶半道栗里亦可证移家之事陈氏
书录称 吴仁杰斗南
有年谱张演季长有辨证俟见而 (第 30b 页)
   与陶赞仲(二)与孙季和
   与唐司法 与傅克明
   与章茂献 与罗春伯
   与薛象先(二)与朱子渊
   与刘漕 与 吴斗南

 卷之十六
  书
   与章德茂(五)与张元善(二)
 卷之十七
  书
   与张监(二)与丰叔 (第 6a 页)
 布本末庶几一言之助去冬修筑子城适值天气
 晴霁民心悦怿此邦士女未尝识城远村僻坞携
 持来观自腊至今踵系不绝
 答罗田宰 吴斗南
书论太玄(见前卷/十五)作监岳兄庸
 斋墓表
 夏四月十九日朱元晦来书云去岁辱惠书慰问
 寻即附状致 (第 42a 页)
  论楚辞者向称七十二家古与堂又增之为八十四家
然率皆评骘其人文非能发明考订有所增益于是书
也洪庆善述隋唐书志有皇甫遵训参解楚辞七卷郭
璞注十卷宋处士诸葛楚词音一卷刘沓草木虫鱼疏
二卷孟奥音一卷徐邈音一卷又有僧道骞者能为楚

声之读朱子慨其漫不复存无以考其说之得失然览
明焦弱侯国史经籍志载王逸楚辞注十七卷洪兴祖
注十七卷郭璞注三卷晁补之重定楚辞十六卷朱子
集注八卷周少隐赘说四卷林应辰龙冈楚词说五卷
黄伯思新校楚辞十卷翼骚一卷徐邈释道骞楚辞音
各一卷高似孙骚略一卷刘沓 吴仁杰
草木虫鱼疏各
二卷则朱子所弗及见者或未始不传于世特其行未
广耳余见闻甚鲜所阅前人注解自汉王叔师章句宋 (第 1b 页)
  就松室

  却炎榭口号
  属霄楼
  题含青斋
  松霞室
  雨
  晴
  题影宋钞 吴仁杰
离骚草木疏
  周用锄经图 (第 35b 页)